思維模式-個人及企業成功的分水嶺

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思維

 

 

讓我們先從回答下面7條問題來開始:

 

1.    你認為智商是可以改變的還是天生的?

A 可以改變的  天生的

 

2.    你較喜歡新事物還是熟悉的事物?

新事物  熟悉的事物

 

3.    面對挑戰你會感到興奮期待,覺得是一個進步的機會還是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害怕著失敗?

A 興奮期待   B 焦慮不安

 

4.    你較多時候是活出真我還是想要證明自己?

A 活出真我   B 證明自己

 

5.    面對他人的回饋,你較常感到歡迎還是抗拒?

A 歡迎   B 抗拒

 

6.    面對他人的成功,你會較容易視他人為對手還是敵人?

A 對手  敵人

 

7.    在做事情的時候,你會較容易追求卓越還是完美?

卓越  完美

 

 

選答A的是較偏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選答B則較偏向固定思維模式。

 

 

「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是一個針對內在學習動機的理論,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 徳韋克Carol Dweck 為首的學者歷經 30 年科學調研和驗證得出的成果,並寫了Mindset《終身成長》一書。教授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逐漸建立起關於自己的「思維模式」,它指決定一個人如何解釋現實並做出反應的內心態度。這理論與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包括自我觀感、處世態度、學業、事業、人際關係等等。在研究中她指出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思維模式可以引發不同的效果。哪麼我們該如何區分這兩種思維模式並且如何好好的善用呢?

 

 

 區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思維模式 

 

 

 

1.    看待智商及努力的態度

 

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認為智商是可以從後天努力而提升的,反觀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認為智商和聰明是天生而後天改變不大的。

這個想法影響了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和持續進步的堅持,他們願意投放多少努力在其中。

 

為了進一步闡釋努力在兩種思維模式中所起的作用,德韋克教授在孩子們間做了一個小測試。她問兩組學生,假如你們考試只拿到了57分,你們會怎麼想?

一組學生說:我還不夠努力,也許我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學習方式;

一組學生說:我想我不夠聰明,或者我不擅長這個主題。

德韋克接著問:那你們會怎麼做呢?

一組學生說:從現在開始,我會在這門課上更努力,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一組學生說:我會儘量避開這個課題(學習的動力消失了)。

 

前者認為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接近目標;後者認為,智商決定一切,努力也沒有意義。這就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區別。

你的員工是哪一種呢?

 

 

 

2.    面對挫敗的態度

 

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從容面對挫敗,並且從中學習,視每一次的挫敗都是成長的機會。反觀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感到挫敗而產生的壓力,讓自己在不理想的結果中打轉,容易將挫敗的一個結果和失敗者掛鈎,為了維護自信而歸咎於外間或者其他人,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檢視和學習。

 

《終身成長》書中講了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的例子。他是一名充滿天賦的網球手,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輕鬆戰勝,在巔峰時期,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但是,他的輝煌只是很短暫,之後一滑到底。他其實就是固定型思維所影響,想維護自己的天賦聰明,沒有在失敗中學習卻一直為失敗找藉:不是說場地不好,就是說小報八卦諷刺了他,或者是組委會提供的食物有問題,再或者朋友戀愛了影響到他。

 

最痛的一次慘敗,是1984年的法網公開賽。他在20的優勢下,最終痛失好局。結果,他還是找到了「罪魁禍首」,一名攝影師摘掉了耳機,總是有噪音傳過來......

 

你的員工面對挫敗時,是從中學習還是找原因藉口?會容易因為害怕失敗而產生逃避的心態嗎?還是能展現出面對失敗的適應力和抗壓力呢?

 

 

 

3.    面對挑戰和變化的態度

 

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能擁抱挑戰和變化,渴望在新事物中讓自己有所提升。反觀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喜歡選擇一成不變,維持在舒適範圍當中,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在徳韋克教授的拼圖實驗中伴隨拼圖越來越難,有些孩子開始抗議:「現在一點都不好玩了!」後來實在受不了,嚷著要放棄,甚至直接將拼圖推到地上。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當面對特別難的拼圖時,卻表面興奮。一個10歲的男孩拉來一張椅子坐下,搓著雙手然後大喊:「我喜歡這個挑戰!」另一個,則露出喜悅的表情,肯定地說:「你知道嗎?我期待這個拼圖會非常有意思。」

 

你的企業在變化的時代看到的是「危」還是「機」?

面對公司新的政策和挑戰,你的員工會感到興奮期待還是焦慮不安?

 

 

 

4.    面對別人的回饋的態度

 

擁有成長式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能更願意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和潛力,擁有積極的人生觀, 能從可以進步的心態去包容自己及他人的缺點。他們能夠在面對自己時更加自信從容,在面對他人時更加寬容大度。

 

反觀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較偏向他們不相信人會改變,在面對別人的缺點與不足時,更多的是打擊與否定。認為人的能力與生俱來,即使努力也不會有大的提高。同時看待別人的回饋較容易掉進「對人不對事」的陷阱,覺得他人衝激到自己的自我價值,因而容易產生抗拒。

 

你的員工能接納他人的回饋從中檢視提升嗎?還是容易視他人為敵,不願意接收回饋?

 

 

 

 

我們現在能從如何看待世界及對人事待反應中區分出成長式思維模式及固定思維模式,接下來會看一下對企業的影響和如何應用到企業之中。

 

 

把成長型思維應用到企業之中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之下,一個人常常偏向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人也是很難改變的,認為人的能力與生俱來, 即使努力也不會有大的提高,並且懼怕犯錯,不願接受挑戰。他們總是靜態地、片面地去看待一個人或一件事,更習慣於去尋找消極的因素,對世界的認識也總是偏於消極。

而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之下,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非常靈活,他們偏向相信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改變著的,世上的每一個人也都在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他們相信努力和挫折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每一次挑戰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機會。因而,成長型思維可以使人擁抱學習和成長,理解努力對自己職業成長的積極作用,擁有面對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

 

我們都知道成長型思維的好處,卻時常掉進固定思維的圈套。那是人天生就有一種要求存和追求安全的偏向,而在商場上或是企業中都充滿著競賽,很容易就會刺激到固定思維的出現。要讓成長型思維出現,要從自我的覺察力開始,從事情中看到自己思維的出發點,打破追求安全的自動模式,那是要經過不斷的鍛鍊而有所提升的。

 

 

固定的思維最多只能創造到固有的結果。要讓成長型思維在企業中發芽,要從企業文化中著手,建立鼓勵探索及冒險精神。華為顧問田濤曾用「冒險精神」作比喻,強調在組織文化中,需要具有不斷冒險的精神,而不是安於現狀的精神。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靈活創新是必需的,讓員工多作不同的嘗試,多提出不同的建議,鼓勵他們突破思維,打開天窗,從新思維中開始,再細化分析及制訂行動計劃,不用追求完美而是從冒險中不斷的修正,從而達到目標。員工的創造力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同時建立容許犯錯的文化,當企業有犯錯的空間才有冒險創新的空間。如果把專注力都放在避免犯錯上,只會把個人及企業都變得越來越狹窄,寸步難行。鼓勵員工在錯誤中學習,累積成為下一次成功的養份。並且讓員工知道他們是可以不斷進步的,不是一次的挫敗就等如他們是一個失敗者,沒有嘗試比失敗更可怕。

 

重視結果的同時亦看到過程的價值,不是結果沒有出現就等如一切都沒有價值。當指導或回饋他人時,以具體的言詞,例如:嘉許員工在過程中的努力,你的冒險和創新讓公司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更可活用「還未」和「你還有什麼可能性」等字眼,在員工在面對挫敗或在瓶頸時,可以勉勵他們只是「還未」成功,面對這樣的狀況「你還有什麼可能性?」,讓他們知道這個結果只是暫時性,而不是一直困在現狀中,當他們看到這只是暫時性,將更有動力找到更多打破困局的可能。

 

成長型思維是可以被培養的,成長型思維確實能夠幫助員工及企成長並創造非凡。思維模式比能力的高低更為重要,因為思維影響格局的大小,怎樣去思考一件事情,將決定一個人的行動和結果,可以引領企業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人的思維決定著人的高度和成果。無論是成長型思維,還是固定型思維,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

 

 

 

盛幄集團擁有豐富培訓經驗,以專業培育成長思維,在課程中加強參加者對自我思維的醒覺,突破固有思維,並在生活試持續鍛鍊成長思維,創造更豐盛的成果。

 

想知道更多有關盛幄集團及課課,歡迎瀏覽以下網站:

http://chrisnpartners.Asia